前期准备
扫描照片:使用扫描仪将老照片以不低于 300dpi 的分辨率扫描到电脑中,保存为 TIFF 或 PSD 等无损格式。扫描前需清洁照片表面,防止灰尘影响扫描质量。
软件选择:推荐使用 Photoshop CS6 或 CC 版本。
修复步骤
打开照片并复制图层:在 Photoshop 中打开扫描的老照片,按 Ctrl+J(Windows 系统)或 Command+J(Mac 系统)复制背景图层,得到 “背景副本” 图层,在副本上进行修复操作,避免破坏原图像。
去除照片褪色和泛黄:
色阶调整:点击 “图层”>“新建调整图层”>“色阶”,在弹出的色阶对话框中,调整 RGB 通道的黑场、灰场和白场滑块。分别调整红、绿、蓝三个通道,中和泛黄色调。例如,若黄色偏多,可适当降低红色和绿色通道的数值,增加蓝色通道的数值。
曲线工具调整:点击 “图层”>“新建调整图层”>“曲线”,对红、绿、蓝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调整。黄色偏色严重时,适当降低红绿通道曲线,提升蓝通道曲线,同时可通过调整曲线形状提升图像对比度。
修复照片破损和褶皱:
修复画笔工具:选择修复画笔工具(快捷键 J),设置合适的画笔大小(略大于待修复区域),对小面积破损区域,按住 Alt 键在照片中干净、纹理相似的区域单击取样,然后在破损处单击涂抹进行修复。
仿制图章工具:按 S 键选择仿制图章工具,按住 Alt 键点击一个无损区域作为取样源,然后在破损区域涂抹,用取样区域覆盖破损部分。注意调整笔刷大小,使其略大于破损区域,以保证修复效果自然。
内容识别填充:使用套索工具(L 键)选择大面积破损区域,按 Shift+F5 或点击 “编辑”>“填充”,在填充选项中选择 “内容识别”。若对填充效果不满意,可通过调整选区或重新选择填充方式进行优化。建议在新建图层上使用内容识别填充,方便后续修改。
提升照片清晰度:
复制图层:按 Ctrl+J 复制当前修复好的图层。
应用锐化滤镜:选择 “滤镜”>“锐化”>“USM 锐化”,数值设置:数量约 80-120%,半径 0.5-1.5 像素,阈值 3-5 级。对于特别模糊的照片,可使用 “滤镜”>“锐化”>“智能锐化”,但注意不要过度锐化,以免产生噪点和边缘伪影。可通过微调图层不透明度来找到最佳锐化效果。
修复脸部和重要细节:
放大图像:将图像放大至脸部区域(200-300%),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和修复细节。
修复工具运用:使用修复画笔工具修复脸部皱纹和斑点,用仿制图章工具修复眼睛、嘴唇等关键部位。针对眼睛,可创建新图层,使用加深工具轻点瞳孔区域,适当提高眼白区域亮度,增加眼睛的神采。注意脸部修复要遵循 “少即是多” 的原则,保留面部特征和纹理,避免过度修复导致人物失真。
调整整体色调和氛围:
色相 / 饱和度调整:创建 “色相 / 饱和度” 调整图层,微调整体色调,使照片颜色更加鲜艳或柔和,符合个人喜好和照片风格。
亮度 / 对比度调整:添加 “亮度 / 对比度” 调整图层,提升画面层次感,让照片更加清晰生动。
照片滤镜添加:考虑添加 “照片滤镜” 调整图层,选择暖色调增加怀旧感,或根据需要选择其他色调来营造特定的氛围。
修饰画面边缘和背景:
边缘修复:检查并修复照片边缘的破损和不规则之处,可使用修复画笔工具或仿制图章工具进行修复。
背景处理:适当虚化或降低背景细节对比度,突出主体。例如,可使用模糊滤镜对背景进行轻微模糊处理。必要时添加适度的暗角效果,新建图层,填充白色,使用椭圆选框工具选择照片中间区域,羽化半径设为 100-200 像素,删除选区内容,调整图层模式为 “正片叠底”,不透明度 30-50%。
最终润色与导出:
合并可见图层:按 Ctrl+Shift+E 合并可见图层,方便进行最后的整体检查和调整。
细节调整:最后一次整体检查照片,对饱和度和对比度进行微调,使照片效果达到最佳。
添加杂色:适当添加柔和噪点,增加照片质感,选择 “滤镜”>“杂色”>“添加杂色”,数量控制在 2-5%。
导出照片:点击 “文件”>“导出”>“存储为 Web 所用格式”(保存为 JPG,质量 80-90%)或 “文件”>“另存为”,保存为 TIFF 格式(无损存储)。同时建议保存一份 PSD 源文件,包含所有图层,方便日后进一步修改。
